close

這次來上海就是為了世界博覽會,起因在於去年世博會圖片展時抽中了2張世博會門票。

世博會的起源是中世紀歐洲商人定期的市集,市集起初只牽涉到經濟貿易,到19世紀,商界在歐洲地位提升,市集的規模漸漸擴大,商品交易的種類和參予的人員愈來愈多,影響範圍愈來愈大,從經濟到生活藝術到生活理想哲學……到19世紀20年代,這種具規模的大型市集便稱為博覽會(Expositions)。

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是在1851年於英國倫敦舉行,當時英國國勢全世界最盛,英國便希望透過一個大型的展覽,去顯示其國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發起人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----阿爾伯特親王。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大型市集會稱為「偉大的博覽會」(Great Exhibition)。在展出的約10萬件展品中,蒸汽機、農業機械、織布機等推動工業革命的機械引人矚目;而這些當時嶄新的展品,會後便成為兩個博物館的展品作為博覽會的展品基礎:包括在1852年成立的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,和1853年成立的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。初時的世博會多以大眾化的綜合博覽為主題,例如慶祝某個國家成立百週年、法國大革命100年紀念等。到了近代,隨著科技的進步,舉辦世界博覽會亦趨向專業博覽模式,去探討新科技和生活的關係。

而且,世界博覽會的主題,多數以當時的科技成果,來配合當時社會氣象的需求。例如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的世博會,多數博覽會的中心思想是「和平」、「建設明天」;到了接近21世紀,環境保育的議題亦成為了當時的世博會上關注的焦點。

有鑑於世博會可為主辦國帶來龐大的產業與經濟效益,31個經常參與或舉辦世博會的國家,在1928年簽署國際博覽會條約,並成立負責規範管理世博會的國際展覽局,至2008年6月15日為止,共有153個成員國。

世界博覽會沒有規定多少年才可以舉辦一次,不過,正式提出申辦要求不得早於設想中的世界博覽會開幕日子的前9年。基本上需要由申辦的國家向國際展覽局(BIE)遞交世界博覽會申請書,提出舉辦時間和具體主題內容,由國際展覽局於成員國大會上透過投票表決。當申辦國成功申請後,便由該主辦國作統籌,別國亦可以透過邀請參予世界博覽會,以達至不同的國家可以在世博會這個大平台,去相互交流文化、科技,為全世界明天的進步出力。而主辦世界博覽會的國家/城市亦會高度重視這項大事,因為這是展示國家富強的一個指標。(摘自網路

這次世博會在中國,是中國第一次主辦,同時也是中國彰顯國力的機會,當然是傾全國之力投入場館的建造與相關規劃。據說也新建了很多捷運?!之前有上網查過,3號門入口是人數最少的,要是跑得快一點是可以搶到沙特館、德國館跟中國館的預約卷,不過計畫永遠改不上貪睡,早上鬧鐘似乎是根本被我直接忽略過去了,等我們到達地鐵3號出口時大概已經10點多了,搭捷運時看到今天天氣預報:大雨→大暴雨,人潮普通(後來查了一下,今日入園人數38萬,的確是算開館以來比較少的)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chelle 的頭像
    Michelle

    樂桃桃

    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