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侯導說:「等了好久!不可不看的國片。」
昨天我跟小何休假過生日,終於有空進戲院觀賞這部據說是近期最夯的國片的商業電影。
下午1610竟然只剩下前三排的位置!這是已經上映第四周的電影嗎?
一開場遠離的日本戰敗的統治者及居住者帶出海角七號的第一條線。
接著鏡頭轉入阿嘉(小范飾演),在台北發展失意的阿嘉,滿懷著忿忿不平返回家鄉恆春,美麗的藍天、大海、還有親切的台語。


操著台語的電影伴隨遙遠的日文口白,告訴我們關於過去一段寄不出的七封情書以及南島恆春的故事。
這部片真的非常好看,我個人不覺得他是商業電影,而是聖德導演說的一個好故事(謝謝不具名網友校正),讓聽故事的人忍不住投入導演要說的故事裡面、、、、、

每個腳色都是這樣的親切,但又影射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:
代表→剛出場幹聲連連,以為又是個魚肉鄉民假民主的死民代,一開始要幫阿嘉喬郵局的缺,讓我聯想到現今公務人員要請調回家鄉都要請託民意代表,提「錢」找缺的真實狀況!

但是當代表說出:「山也要BOT!路也BOT,連海都要拿去BOT!溫恆春A子民攏去外地做苦工,BOT以後把海圈起來給外來客看!我自己看海也要花錢!」,卻是道道地地反映出目前BOT產生的問題,還有對本土的關懷。
面惡心善的代表,真正是要替恆春在地子弟發聲,爭取應有的權益,避免過度商業開發對環境的影響,還有對原生居民的熱愛。


茂柏→堪稱本片靈魂人物。
月琴耆老卻感慨沒有表演機會,哇係國寶!要表演的不是供起來當神主牌在那邊拜!
這反映了台灣政府長期忽視藝術及傳藝的發揚與保存。
指定歷史文物或是國寶,只是給個重視的表象,其實對於傳統藝術的消失,政府有做些什麼嗎?


海角七號大樂隊。
有老有少、有台灣人有客家人有原住民。
這就是我們台灣!多元融合的故鄉!
電影用兩條線說故事,從返鄉的日本人寄不出的情書,帶到南島恆春的現實,

用「幹!」跟「靠么!」作為發語詞的對話,還有幾乎貫穿全片的台語,都讓人很容易融入劇情,彷彿在看身邊的故事。

勤奮不懈的馬拉桑客家青年、異鄉的日本人、不得志的樂團主唱、失婚的警察、暗戀老闆娘的鼓手、、、、、一群或失意、不得志或是努力掙扎生存的人們,在恆春藍天豔陽下討生活。

夏都經理害怕恆春的樂團不夠格調,會被日本歌手輕看,代表了台灣人對自己沒有信心。

代表說的那句:啥咪春吶我不知有多了不起!我就不相信溫恆春找不到優秀的樂團!振奮了我們,最後涵蓋了老少的樂團,證明我們台灣的實力。

日本歌手也懂得歌曲,點出了其實我們台灣早就是國際的一份子。


影片最後餘音繚繞的野玫瑰音樂下,看著遠去的渡輪,我靜靜的紅了眼框。

非常好看的一部電影。

請大家一定要支持海角七號!
請大家進戲院聆聽海角七號的美麗與哀愁、體會台灣的熱情與生命力、感受屬於我們的驕傲!!!!!
多看幾遍都絕對不會後悔唷!!!!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chelle 的頭像
    Michelle

    樂桃桃

    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